欧美18性精品-欧美1卡一卡二卡三新区-欧美1区-欧美1区2区3区-99热热久久-99热视热频这里只有精品

當前位置:首頁 > 解決方案 > 混煉橡膠解決方案

混煉橡膠解決方案

發表日期:2016/8/29 14:57:54瀏覽次數:4

●焦燒輕微焦燒導致混煉膠表面不光滑,可塑度降低;嚴重焦燒,表征為表面和內部會生成大小不等的有明顯彈性性能的熟膠?;蚰z片(也稱為熟膠疙瘩)。產生的原因如下:

◆配方原因 硫化劑,促進劑搭配不當或選用不當,硫化速度過快;硫化劑,促進劑用量太多;沒有添加防焦劑;對策:調整配方,滿足物性與成本的基礎上,降低硫化速度;采用新型高效的防焦劑;

◆混煉加工原因 混煉裝膠容量過大;密煉機、開煉機冷卻不夠;初始加料溫度太高;卸料溫度過高;硫化劑、促進劑加入密煉機的順序或時間不正確;硫化劑、促進劑分散不均,局部集中;漏加或太遲加入防焦劑;膠料未充分散熱(如薄通散熱或過冷卻水)即進行包裝;停放時間過長;停放溫度、濕度過高;對策:改進密煉機、開煉機冷卻條件,嚴格控制溫度;按照規定順序加料;防焦劑的添加順序應該在硫化劑和促進劑之前;膠料停放前必須充分冷卻至室溫;停放溫度和濕度嚴格控制,最好低溫干燥存放(4-10攝氏度);嚴格控制停放時間;

◆ 前面工序問題 硫化劑和/或促進劑準備錯誤;硫化劑和/或促進劑準備過量;防焦劑漏稱;對策:采用防錯稱量系統(電腦控制自動稱量系統)進行稱量或核對措施;對于出現焦燒的混煉膠,必須及時處理。輕微焦燒膠料可以通過低溫薄通(40攝氏度以下),恢復其可塑性;略重程度的焦燒,可以在薄通處理過程中,添加1-1.5PHR的硬脂酸,或加入2-3PHR的油類軟化劑來恢復其可塑性;對于嚴重焦燒的膠料,采取隔離報廢動作。


●分散不均

◆ 配方原因使用多種生膠,且生膠門尼粘度相差太大;增塑劑與生膠選配不當;填充劑選配不當,過多硬粒配合劑或小粒徑配合劑;選用配合劑含水量過多;液態增塑劑不夠或沒有;選用的樹脂熔點過高;填充劑和增塑劑過量;對策:依加工問題,符合物性和成本要求下,重新調整配方;

◆混煉加工原因 混煉時間不夠;卸料溫度過低或過高;藥品添加時同時加入酸性和堿性配合劑(如ST-ACD和防焦劑ESEN與ZnO和MgO一起加入);配合劑添加的順序不當;同時加入小粒徑的炭黑和樹脂或粘性油;裝膠量太大或太小;在膠料已經開始撕裂或碎裂后加入液態增塑劑;金屬氧化物分散時間不夠;密煉機上頂栓壓力不夠;需要薄通分散未進行薄通;密煉機、開煉機溫度失控;密煉機內室磨損過度;對策:重新審視加工指導書,完善后按指導書作業;◆前面工序問題 生膠存放過久(過期)或有部分凝膠;三元乙丙橡膠、天然橡膠或丁基橡膠太冷;生膠塑煉不充分;含水量過高的填充劑未進行干燥處理;對策:依各實際情況,對生膠進行預處理;生膠塑煉按標準做到位;分散不均膠料的處理對策:進行補充加工,如進行多次低溫薄通處理,改善分散。對補充加工無效的進行降級處理或報廢。


●噴霜由于配合劑噴出膠料表面而形成一層類似于“白霜”的現象叫做噴霜現象。

◆配方原因 硫磺或個別配合劑(如加工助劑硬脂酸,防老劑,促進劑TT,石蠟等)用量超過其在橡膠中常溫下的溶解度;軟化劑設計用量過多;白色填料用量過多(超出其最大填充量)(也稱為噴粉)對策:滿足物性、加工型與成本的基礎上,調整配方;

◆混煉加工原因 生膠塑煉不夠充分;混煉溫度過高;混煉膠停放時間過長;混煉時間不夠,混煉不均勻;對策:生膠塑煉應充分;混煉分散均勻;混煉膠在規定時間內使用;

◆ 前面工序問題配合劑稱量不準;使用的硫磺結團或粒子大小不均;對策:采用防錯稱量系統(電腦控制自動稱量系統)進行稱量或核對措施;原材料需進行管控。對于混煉不均或硫磺結團,粒子大小不均,可以通過重加工(冷輥薄通重煉)進行補救處理。


●硬度過高過低或不均

◆混煉加工原因 混煉不均,硫化膠硬度變高;混煉時液體軟化油損失過多;門尼粘度高的生膠塑煉不夠導致硬度高;對策:混煉依照規定時間,溫度和工藝進行;防止液體軟化油的損失;

◆前面工序問題配合劑稱量不準確,如補強劑、硫化劑、促進劑稱量過多,硬度高,相反就是硬度低;增塑劑和橡膠稱量過多或過少;對策:找到稱量記錄,對于少加物質進行補加,力保分散均勻且不焦燒;對于多加入的,重煉相對應少加的膠料,再與之混均;對于由于混煉不均導致硬度不均的,可以進行低溫重混;對于多加或少加,在清楚狀況后,可以采取相對應措施,補加或其它方式達到跟原始配方配比一致

●比重過高過低或不均混煉膠的比重過高、過低或不均的主要原因是配合劑的稱量不準確、錯配或者漏配;在混煉過程中配料加錯或漏加;混煉時損失過大,粘附于容器上沒有倒干凈(如粘度高的軟化油);混煉不均勻等。對策:對于混煉不均勻或比重不均勻的膠料,可以進行補充加工進行處理。對于加錯和漏加配合劑的膠料,無法判定錯了什么,漏了什么,錯了多少,漏了多少的,報廢處理;有辦法清楚錯了什么,漏了什么,錯了多少,漏了多少,進行補加或新煉相對應少加某物質的膠料混均處理。

●可塑度過大過小或不均原因:塑煉膠可塑度不適當;混煉時間過長、過短;混煉溫度過高或過低;并用膠未摻和均勻;混煉不均勻;軟化增塑劑多加或少加;碳黑添加過多、過少或用錯品種。對策:可塑度過大、過小或者不均的混煉膠料,如果膠料的重量正常,硬度和比重也在范圍內,可以適量摻入正常的膠料中進行使用(摻和量一般為10%~30%為宜)。或者把可塑性過大的與可塑性過小的膠料按比例摻和使用。對于可塑性過小的膠料,可以通過冷輥薄通等補充加工進行補救。如果膠料的其它性能指標,如硬度、比重或者重量不合格,則該料需要隔離報廢。

●配合劑結團原因:生膠塑煉不充分;生膠或某種/些配合劑受潮,含水率過高;裝膠量過大;輥距太大,粉狀配合劑直接落到輥筒上被壓成片狀;輥溫過高(如混煉初期溫度高形成餓碳黑凝膠硬粒太多等);粉狀配合劑含粗粒子或結團物;凝膠太多;對策:結團的異常膠料可以通過低溫輥筒薄通的補充加工辦法,改善分散性。

●收縮過大原因:未加硫化劑的膠料-可塑度過低;混煉時間太短;密煉機啊混煉時間過長,導致結聚;加硫化劑的膠料-膠料的焦燒時間過短,開始焦燒;存放時間過長,門尼粘度過高或開始焦燒;對策:部分可以通過低溫薄通補充加工處理。

● 麻面(膠粒)原因:對于無硫膠料,密煉機混煉時間過長,碳黑凝膠量太多;對于加硫膠料,由于混煉溫度、輥溫過熱引起焦燒,或者混入了已經焦燒的膠料;對策:降級處理或報廢。

●初硫點慢或快原因:硫化體系配合劑稱量不準確、錯配或漏配(如ZnO漏加或ST-ACD);補強劑錯配(如碳黑品種錯誤)以及混煉工藝(如輥筒溫度、加料順序及混煉時間等)掌握不當等;對策:對于已經知道漏加何種物質且多少的部分,可以重工進行補救;對于原因不明的,進行報廢。

●分層原因:橡膠膠料中混入了不相容的別種橡膠。如極性橡膠NBR,混入了非極性橡膠EPDDM;也如天然橡膠中混入丁基橡膠;對策:報廢處理。

● 污染原因:由于灰塵、污垢、沙礫以及其它物質所致的彈性體和橡膠藥品的物理污染;不同膠料混一起的污染;對不同的配合劑沒有用不同稱量勺;使用不當的配合劑;混煉料盤殘留的配合劑未清理;密煉機油封老化漏油;余膠堆積在密煉機的密封處;密煉機和壓片機周圍不整齊;對策:降級處理或報廢。

●脫輥或粘輥原因:脫輥-含膠率太低;膠質硬;混煉時輥距過大;特殊的原膠本身會脫輥;粘輥-輥溫過高、輥距過??;可塑性太低;軟化油過多或一次性加入過大;混煉時間過長或者違反加料順序,如瀝青和松香加載后面。對策:針對現狀調整配方或工藝。

● 物理機械性能不合格或不一致原因:配合劑稱量不準確,尤其是補強劑和增塑劑;硫化機和促進劑漏配或錯配;混煉過度;加料順序不合理或者混煉不均,容易引起性能不一致;對策:降級或報廢;對已知漏加的部分或者加工順序等錯誤的部分,進行補救或調整動作。

●各批膠料之間的性能差異原因:初始加料溫度不同;冷卻水和溫度有差異;上頂栓壓力差異;配合劑稱量有誤差;不同批號之間配合劑的差異;使用了代用配合劑;排膠時間和溫度不一樣;不同的操作者用不同的方法壓片機上加工料;分散程度不一樣;對策:主要性能符合標準的情況下(如重量合格,比重,硬度在范圍內),可以采取合并混均后平均分割處理.


如沒特殊注明,文章均為本站原創,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://www.jinghongzhidai.cn/solution/29.html

評論

  • 管理員剛剛

    暫無任何留言!

30328913
  • 郵 箱:xh13380143605@163.com
  • 電 話:13380143605